10月17日,在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脱贫户吴建国的中华蜂养殖场,上门采购蜂蜜的客人络绎不绝。“我靠5万元小额信贷,把养蜂规模从几箱扩到40箱,现在正是丰收季,每斤60元还供不应求。”吴建国的创业故事,正是当地小额信贷政策落地见效的生动写照。
“截至9月30日,贺兰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已累计惠及593户脱贫家庭,贷款余额达2918万元。”贺兰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“政策引导+服务下沉+风控护航”模式,让“免抵押、免担保、财政贴息”的小额信贷成为脱贫户发展产业、增收致富“助推器”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金融支撑。
为让信贷资金精准流入脱贫户“钱袋子”,贺兰县针对脱贫户发展生产资金需求,全力推动小额信贷覆盖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贺兰监管支局引导银行机构推出“驻村金融官”机制,客户经理利用晚饭后的农闲时间,带着政策走进农户院落、田间地头,通过“田间课堂”“院坝讲解”面对面答疑、手把手协助申请,打消群众“不知贷、不敢贷”顾虑。
驻村金融官主动到农户家走访。
今年6月,农户马保玉想扩大养羊规模却因缺少资金而烦恼不已,“驻村金融官”了解情况后,第一时间为其办理小额信贷5万元。如今,他的养殖规模从30只扩大到300只,实现了从小家庭生产到规模化经营的跨越。“以前找贷款摸不着门,现在银行员工主动上门,可以说是雪中送炭。” 马保玉的话,道出不少脱贫户的心声。
在加大信贷投放同时,贺兰县坚守“放得出、管得住、用得好”原则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贺兰监管支局督促银行机构建立“台账管理+进度跟踪”全周期监测机制,动态掌握贷款使用情况,避免“一刀切”式抽贷、断贷。农户杨富英因将部分贷款用于其他事项被预警,承贷机构并未简单催缴,而是多次上门沟通,在收回违规使用资金后,进一步调研发现其有肉羊养殖意愿和基础,随即通过低利率商贷支持其扩大养殖,既守住资金安全底线,又保住了家庭发展希望。
如今,贺兰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“政策精准落地、资金规范使用、风险有效管控”的良好格局,实现从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。(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若英)